乾隆有多狠?雍正僅剩的2個兒子,一個被他嚇死,一個被他管得喜歡給自己辦喪禮
雍正就活下了4個兒子,弘時、乾隆、弘晝、弘瞻,弘時因和雍正發生過激烈沖突,早就被雍正削籍處死了。
那麼,乾隆也就只有2個兄弟,弘晝、弘瞻了。
乾隆上位后,他給自己定了個目標,「乾綱獨斷,乃本朝家法。」
也就是所有大事都是皇帝說了算。
為了這個目標,他的2個兄弟下場一個比一個慘。
乾隆和弘晝同歲,兩人一同長大。
因為兩人的母親(歷史上的端妃:活到95歲,與雍正生了個愛辦喪禮的兒子,被乾隆二度封皇貴妃)都是府里的格格出身,又不受雍正的寵愛,有點難姐難妹的樣子,所以兩人的母親特別要好,也會相互扶持,連帶著這兩兄弟的感情也很好。
乾隆上位后,就把雍正的舊府邸和財物全給了弘晝。
弘晝習慣和乾隆沒大沒小的樣子,乾隆上位后,弘晝一時沒有適應過來,依然和乾隆沒大沒小,忘了自己的身份。
有一次,乾隆要在正大光明殿給八旗子弟考試,讓弘晝和他一起監考。
一考就考到了飯點,弘晝對乾隆說,「你去吃飯吧,這里有我就行。」
看乾隆沒有動,弘晝生氣了,「飯點到了,你趕緊去吃飯。怎麼的,你難道連我也不相信嗎?怕我被他們買通了嗎?快⾛!」
這如果是地位同等的兄弟間的對話,毫無問題。
但現在乾隆是皇帝,弘晝這樣說話就有點沒大沒小的樣子。
但乾隆大度,忍了弘晝對他的「沒大沒小」,不發一言,拍拍屁股走了。
乾隆走后,有人趕緊提醒弘晝剛才有點大不敬。
弘晝驚人一點撥,驚出了一身汗,第二天就給乾隆賠罪去了。
乾隆說:「如果我昨天回你一句,我們要是起了沖突,你的腦袋還要不要了?」
弘晝一聽乾隆這話,便知道昨天乾隆動了殺心,驚出了一身冷汗來。
雖然乾隆對兄弟們很寬容,但是一旦動了他的奶酪,他可是一點都不客氣。
乾隆上位后,他做了一個決定,要把任何皇族人物都排斥在核心權利之外。
所以,別看乾隆對弘晝很寬容,但弘晝也就是個沒有實權的王爺。
在傳統社會,只要是個有能力的人,都想出仕,做點事。
經過乾隆的一番騷操作,弘晝越活越憋屈,他的憋屈在于,即使他再有才,也無處可施展。
以至于後來弘晝迷上了給自己辦喪禮,閑著沒事就辦一次。
辦的時候,把自己裝成死人,坐在貢桌上,聽人給自己哭喪。
誰哭得越大聲,越好,他就給誰賞錢。
成天就這麼瘋瘋癲癲的玩,「沒有人能活到100歲而不死的,有什麼好忌諱的。」
一直玩到了60歲,總算落了個善終。
這在兄弟間的下場還算好的了,只是生前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,一直玩到死。
而他的另一個兄弟弘瞻就沒有那麼幸運了,活活被嚇死了。
弘瞻的母親是謙妃劉氏(之前的文章也寫過劉氏,感興趣的可以翻翻),是雍正的第六個兒子。
乾隆整整比弘瞻大了23歲,所以對弘瞻有點像養兒子似的,恩寵有加。
但弘瞻這人有一點不好,明明自己很富有,卻喜歡各種斂財,還為了斂財侵占百姓的產業,仗著自己皇親的身份,胡作非為。
乾隆對他的種種不靠譜的行為日漸不滿,終于在乾隆28年時,對弘瞻算了一把總賬。
當時發生了一起王公大臣販賣人參謀利一案,弘瞻因為欠了一個商人的錢,弘瞻不想額外出錢,就想賣人參還錢。
這起案子,讓乾隆大為火光下令追查到底。
于是,弘瞻的各種犯法行為被扒了個底朝天,比如買蟒袍、朝衣、刺繡、古玩以及優伶,給很少的錢,還干起了賣官的事雖然未成,但這已經讓乾隆有了警惕之心,也非常生氣。
可乾隆忍下了。
一次,圓明園失火,其他人都到了,只有住圓明園最近的弘瞻姍姍來遲。
來遲了不要緊,還和旁邊的人嬉皮笑臉,一點都不關心災情的樣子,惹惱了乾隆。
乾隆覺得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,雖然我平日對你們是比較寬厚,但權威不容挑戰。
有一次,弘瞻和弘晝一起去給太后請安,請安時和太后撒嬌,跪坐到了平常乾隆坐的位置。
這本來是一件平常的小事,但乾隆為了防止兄弟們不老實,沒事就敲打敲打他們,讓他們時刻記著君臣的名分。
于是,乾隆抓住這事不放,把這兩人都訓斥了一遍,讓他們停薪留職3年,這3年都白干了。
弘晝非常郁悶,但他只是被罰了薪水,弘瞻就沒有那麼好運了。
乾隆趁著這個機會和弘瞻算了個總賬,把往日的的不滿全部發泄了出來。
弘瞻不僅停薪3年,還被降了職,由王爺降為降為⻉勒,差點就成為平民了。
這個處罰很重的,弘瞻被這麼一罰,嚇出了重病來,請了很多人都看不好。
眼看弘瞻快要死了,乾隆自己也很后悔自己的決定,便去探望弘瞻。
弘瞻看到乾隆來了,想起上次因為蹭了座位就被罰的這麼重,他特別害怕這次因為沒請好安被降為平民。
于是,看到乾隆來到床前,條件反射似的給乾隆磕頭,但因病得太重沒法磕,只能一直往枕巾上叩頭,嘴里還說著求饒的話。
乾隆一看弘瞻這個樣,就安慰他,還免除了他的懲罰。
可這番安慰來得太晚了,乾隆回宮的第三天,弘瞻就死了。
一個親王,只因為一個懲罰,活生生地被嚇死了。
可知,當時乾隆對于兄弟們敲打 有多嚴重。
我們覺得乾隆對兄弟很狠,但乾隆可不是這麼看自己的。史書《嘯亭雜錄》有記載:「上即位后,優待和、果⼆王(即弘晝、弘瞻),每陪膳賜宴,賦詩飲酒,殆⽆虛⽇。」意思是乾隆沒有皇帝的架子,經常陪他們吃飯,喝酒玩得很開心。
我嚴重懷疑乾隆是表演型人格,他既想讓史書書寫自己完美的形象,想做個仁愛的哥哥,但又不想讓兄弟們干涉他集中政權。
于是,他就想了個辦法,對2個兄弟采取要錢給錢,時不時還和兄弟們喝喝酒,吃吃飯,聊聊天,寫寫詩,一點皇帝的架子都沒有,干出再荒唐的事,他都給擦屁股。
但要權,就別想了。
可惜,兩個兄弟,在他的敲打下一個瘋瘋癲癲的過完一生,一個被他嚇死了。
說不上誰的下場更好,只覺得沒有自由的人生挺慘的。